首页 > 中心讯息 > 中心讯息 > 阅读正文
中心讯息|INFORMATION
首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开幕式在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报告厅召开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05-19 07:28  点击:5508

              首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开幕式 在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报告厅召开



   5月18日上午,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倡议、发起并主办的首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开幕式在我校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报告厅召开。“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倡议发起,并联合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等9个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招生单位共同设立。首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主题为“面向全球化的中国法学”,于5月18-20日在我校召开。上述9个单位的32名博士生代表参加本届论坛。本届论坛是吉林大学法学院2005年学术活动月的第7场学术活动。
   在开幕式上,校长周其凤院士、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文显教授、理论法学研究中心邓正来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艾佳慧同学先后致辞。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裘式纶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于永利教授以及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社科处、科技处、学位办、研究生培养处、研究生管理处、研究生综合处等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法学院院长徐卫东教授,党委书记李洪明老师,副院长冯彦君教授、黄文艺教授,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宇老师,法学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马新福教授,参加了开幕式。科学出版社徐蕊、曹亮也应邀出席开幕式。
   周其凤校长代表学校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光临我校并参加本次论坛的老师和同学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他指出,本次论坛是法学理论博士生和指导教师的一次盛会,“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这种形式对改进法学理论博士生培养、促进人才质量提高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希望通过这次论坛,与会者能广泛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周其凤校长还代表首届论坛的承办单位,表示会议工作将力求尽善尽美,争取通过为与会者提供平等、便捷、零距离、高透明的对话平台,能够使论坛的发言者在表达与倾听并重,思考与评论相济,严肃与活泼兼具的良好学术讨论氛围中,享受知识传播与知识共享的愉悦,品尝营养丰富的学术大餐,体会融入学术的如沐春风的感觉。最后,他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每一位学子生活愉快、满载而归。
   张文显教授代表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介绍了论坛的筹备情况,并对这次论坛所拟的“法律全球化”的主题作出了说明。他认为,全球化是用以表征当今时代特征、表征当今人类社会的综合性发展趋势的最具有普适性和共识性的理论范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以经济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为主要方面的全球化的历史变迁,并且正在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样式和生存状态。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全球思维、全球化的问题意识,并适时作出应对全球化的战略举措。目前,全球化运动加速发展,全球精神将会进一步贯通整个法律体系和法律运行机制,并引起法学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全球化转向。他指出,近代以来,科学知识以两种方式实现增长,一种是批判,一种是范式的引领和转换。范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理论框架推进着知识更新和理论革命。全球化范式是与传统范式、革命范式和国内范式截然不同的新范式,它为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本体论的理解系统、框架和参照系,新的、全景式的法律视窗和审视批判法学、更新法学的工具,推动中国法学的国际化进程和面向全球化的变革。但是,全球化有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其味道不完全是甘甜的,而是五味俱全,同时也要警惕西方的、美国的对全球化的帝国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不良倾向。他说,很高兴看到大家的文章里有证成,有批判,有反观,有前瞻,有发散式的,有收敛式的,是一幅百花争艳的学术图景。他希望论坛这三天能始终充满自由、民主与快乐。
   邓正来教授首先介绍了这次论坛的背景情况。他说,五天以后,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将派五位教师去参加在西班牙举行的国际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大会。这次会议将不仅有哈贝马斯、德沃金等一流的法哲学家出席,更重要的是他们讨论的问题也是全球化的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意义上的讯号。他希望在座的同学将来也会成为国际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大会的“基调发言者”。接着他着重就三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观察视角的转换。“全球化”是这次论坛的主题,自从民族国家出现以后,就有了所谓国际问题,但以往看待此类问题都是外部视角,而不是民族国家的内部视角。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必须转为民族国家的内部视角。第二是话语斗争的转向。定义一定是根据视角而来的,而视角一定受到话语的支配。无论全球化的物质进程如何,我们都需要创造立足于中国实际的话语世界。第三是团队。他建议第二届论坛不仅要邀请中国的法学理论博士生,还要邀请全世界的法学理论博士生来参加,使论坛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开放式的论坛,能够走出世界性的法哲学家,走出真正的、能够在世界论坛上讲话的大师。
   艾佳慧同学表示,一来到长春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热情“浓浓的暖意”。她代表参加论坛的博士表达了四点意见:首先,论坛要论什么,能够论什么。大家不能各说各话,要研究真正的、关注中国现实的法理学。其次,论坛要充分体现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在小范围内形成良性、高效的学术竞争。第三,论坛要能应对问题丛生的中国社会,并据此展开讨论。法理学要研究、解释和回答中国独特的、有别于西方的现象和问题。最后,论坛要有足够的批判精神。她希望论坛能成为广大博士生学习、交流、批判和成长的知识家园。
   开幕式由法学院副院长、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黄文艺教授主持,百余名师生饶有兴趣地参加了开幕式。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吉林电视台、长春日报和长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在实验室楼前集体合影。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