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讯息 > 中心讯息 > 阅读正文
中心讯息|INFORMATION
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改革考试方法、践行教育公正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04-20 11:39  点击:4505

                                                        研招:剥开神秘的面纱
                                    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改革考试方法、践行教育公正
                                              《吉林大学报》学生记者   陈希


       4月5日,前卫南校区东荣大厦“法律思想者学园”内座无虚席,三十几位考生依次抽取两道题目,当众作答,并接受导师组的追问。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我校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招生考试的面试。今年我校法学理论研究生面试做出重大改革,允许考生和其他学生旁听面试过程,初试排名前五位的同学还被要求直接回答导师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考察考生初试成绩的真实性和专业理论素养。面试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先由六位导师分别打分,再去掉其中的最低分和最高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这个考生的面试成绩。
        风尘仆仆地从北京特意赶来主持这次面试的邓正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有的是自上而下的各种规定,缺乏的是自下而上有效的监督机制。中心的导师组发起的这次改革堪称是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创举。”
        已经保送攻读2005级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的陈勖同学旁听了面试的整个过程,她说:“这样的面试,让大家感受到的不再是一个个的分数,而是考生个人的理论素养”。
        这一举措也引来了同学们在网上的热评。
        网名“dujua”的同学说:“可能很多没参加法理学复试的人不知道今年的法理学复试与往年有所不同,它是在绝对公开的环境中进行的。作为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复试的我,在很多地方都感到不适应,紧张的心情更是不可避免,可复试下来,却有这样一种感觉:复试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即便是几个并不十分困难的问题,也足以暴露我的许多不足,这对将来的学习是有益而无害的。”
         网名“来正”的同学说:“由于对以往面试的成见而错过了亲临体会的机会深感遗憾,从学友的转述中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每一个细节,振奋人心。我为这样的面试叫好,公平、专
业、学术味十足,期待06年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盛会。”
        网友评论:“今年博士入学考试的法理学题目能够公开并鼓励自由评论,是向‘考试神秘化、偶像化’的挑战……”
        硕士生的公开面试只是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接下来博士生复试也将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中心的导师组已经做出决定,把今年的博士研究生初试的试题发布到中心网站“正来学堂”(http://dzl.1egaltheory.com.cn)上接受考生和社会的公开评议。为鼓励有思想有见地的评论,中心特设了价值500元人民币的奖励,并承诺将优秀的评论文章刊登在中心主办的理论刊物——《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上。随后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跟贴,针对题目本身的解读和评论自然不在少数,更多的则是对中心的这一新举措做出的种种好评。
       网名“小马哥”的同学写道:“今年博士入学考试的法理学题目能够公开并鼓励自由评论,是向‘考试神秘化、偶像化’的挑战,请允许我对此种勇气和胸襟表示敬意!希望这种平等对话的风气能够坚持下去。”
       网名“李燕涛”的同学说:“学界不缺乏批评之风:唯独少见自我批评之气。实因自我批评需要更多的勇气、胆识和智慧。愿这股初开学界乃至教育界自我批评之风气能大行于世。”
        网名“九君”的同学说:“对于这种做法,我觉得这是一种勇气。敢于正视自己,说明自信。”  
        “考试不应该仅仅是考试,考试为的是研究。”邓正来教授的一席话,反映出他对中国当下高等教育和科研体制深沉的关注与思考,他说,“公开博士考试的试题是对创办研究型大学的一种检验。考生和社会可以从一所学校历年的考题中了解这所学校侧重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以及这所学校的人才观。通过对各所学校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的比较,大家可以进行分析和评判,看出各自的研究重点和研究取向,哪些研究是领先的,是不是够得上研究型大学。”
        近年来,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我校乃至国内的前列,这两项改革举措不但在我校尚属首次,也开创了国内高校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的先河。
        中心主任助理、法学院副院长黄文艺教授说:“这两项改革是中心研究生招生工作向公平、公正、公开方向迈进的重要步骤。研究生录取名额是一种稀缺资源,在研究生考试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面试过程的公开和考题的公开评议有助于增强考生对录取工作公正性的信心。”
         著名法学家,中心主任张文显教授把这两项改革看作解决当下普遍关注的教育平等问题的一个尝试。“研究生招生当中怎样实现公平、公开、公正,怎样保证教育平等,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实现考试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他说,“研究生面试公开,是对教师的一种有效的约束和限制。考虑到旁听者的评价,教师打分就不会轻重失度。对考试题目进行公开评议,也是践行教育公正的一个新思路。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嘛。”
    “另外,考试之后公布题目,还可以让大家了解题目的难度系数、考察的范围,对于那些想报考中心博士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这也是对其个人学术的宽度和深度的一次内心检测。把考题变成学习、研究的课题和讨论的热点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引导。”
        另外,记者从张文显教授的谈话中了解到,中心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从2000年开始,我校法学理论专业每一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之前,都会公布一个考试指南,其中包括考试的范围、难度、最重要的参考文献等信息,为校内外考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本年度中心在研究生招生工作过程中实施的举措,不过是中心成立以来在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方面不断实施的改革创新当中的一个。
        “(这样的改革)是中国当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考核领域中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一项切实推进研究型大学的重大举措,是一次我们能够对我们所出的考卷与中国法学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严肃反思和批判的伟大的机会,是一种对当下屡禁不止的考试腐败所做出的严肃回应。”邓正来教授在其事后撰写的《一场伟大的教育革命》一文中对中心的两项改革做出如是评价。


                                                                  新闻来源:《吉林大学报》2005年4月15日第2版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