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理学人 > 中国学者 > 阅读正文
法理学人|INFORMATION
文正邦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10-25 16:06  点击:15886

  



(一)简历和业绩简介
  文正邦,男,籍贯四川省安岳县,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县,先后在遂宁县、安岳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念小学、初中、高中,并于1964年在四川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相继在兰州铁道学院、重庆铁路部门等地方和单位作教育工作,至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调入西南政法大学工作至今,先后在该校哲学教研室、法学研究所作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外国法学研究》学术季刊副主编、主编,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校法理学科申报博士点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及重庆(直辖)市法学学科组(专家组)成员、司法部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理事等社会兼职,多次参加国家教委委托的有关奖项的通讯评审。获得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正邦教授主要从事于法理学、法哲学以及宪法和行政法学的研究和教学,对法哲学、法伦理学以及法社会学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努力和贡献,开拓了一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法学研究的道路,提出和论述了法学改革的系统观和中国当代法哲学的理论体系,阐述了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的重要理论,对法学现代化和法制发展战略、“一国两制”的法学问题、社会治安系统工程、新中国的宪政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等的理论探讨也卓有成效。   
  主编和著有《法学变革论》、《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两本力作),《简明法哲学辞典》、《共和国宪政历程》,《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纳入法律出版社“新世纪法学丛书”精品)等重要学术著作。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学术季刊》、《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一百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0多篇。获得各级各类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30多项。是我国有影响的理论法学家,在法学界享有声誉,在国外和境外也产生了影响,有的著作被介绍到国外和境外受到高度评价,并被香港大学法学院邀请讲学。其贡献《法制日报》作为“法律人物”介绍,其业迹并被《中国法学家辞典》、《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中国当代名学者辞典》、《世界法律专家大全》等收录。      
  (二)学术历程   
  文正邦教授的学术历程,总的来说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即1978年至1987年初,在西南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时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典著作、伦理学等教学,同时又紧密结合教学对象(法学研究生,本、专科生及政法干部)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开展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和伦理学)、法哲学、法伦理学、法社会学以及法制系统科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起了拨乱反正后首倡法哲学、法社会学及法伦理学的作用,从努力使哲学教学和研究同法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法学研究的道路。   
  第二个时期即1987年至迄今,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工作时期,从协助领导到主持法学研究所以及《外国法学研究》学术季刊领导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自己和法哲学研究,推进和拓展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法学研究的道路,并根据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扩展到对法学各重要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文和若干重要论著。   
  这个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87年至1990年。主要围绕法学与改革进行法学变革、理论法学改革、社会治安系统工程以及党的基本路线与法学发展研究,并继续进行法哲学、法伦理学研究。   
  2、1990年至1992年。主要围绕进入90年代和世纪之交,对90年代法学发展和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进行探索研究,并论述了“一国两制”必然导致“一国两法”,对权利进行了法哲学思考,评析了西方刑法哲学的发展趋向,且继续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   
  3、1992年至1995年。主要围绕市场经济与法治以及市场经济所促进的法制与法学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法哲学思考与研究,并论述了我国法制发展战略,法的相对独立性,宪法学的理论基点和人权的宪法保障,新中国宪政建设的不平凡历程等。   
  4、1995年至1998年。进一步围绕市场经济法治以及依法治国方略对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的全方位促进开展研究,包括所形成的行政司法、民间仲裁、法院审判三位一体的市场经济裁判制度,法哲学的对象、内容、体系、方法、逻辑起点、沿革与发展,法学现代化,世纪之交法理学的历史任务,“一国两制”的法哲学思考,以及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的重要理论等。   
  这个期间,并重视使自己的理论研究同重庆市的建设与发展(包括法制建设与发展)相结合。   
  5、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继续深入进行法哲学研究,出版了《法哲学论》(共同主编)和《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个人专著)两本重要著作的同时,结合还担当的宪法、行政法研究生导师的任务以及承担的司法部及重庆市关于依法行政的研究课题,开展了有关依法行政和我国宪政建设问题的研究,并新近予以特别关注西部开发的法治保障问题研究。      
  (三)重大学术观点   
  1、在国内首倡法哲学、法社会学、法伦理学研究,论述了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和阐述了中国当代法哲学的理论体系(及范畴逻辑体系),阐明了法哲学的对象、内容、方法和逻辑起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哲学、西方法哲学及西方刑法哲学的发展轨迹,首次提出和阐述了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司法工作的基本矛盾、法律实践中的主客体统一原则以及诉讼认识论等重要问题。   
   2、提出和论述了法学变革及理论法学改革的系统观以及法学现代化的内容和意义,首次提出和和论述了权利的三种基本形态以及法的相对独立性,提出应重视对法的本原、本质、本体、本位、本性等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主张把法的结构和价值功能、法学学和法学方法论等纳入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3、提出并论述了社会治安系统工程(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的科学理论,认为其中心问题就是建立和健全效率高、威力大、反应快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科学体制,并就系统工程运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即定量化以及对不可控因素的处理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解决途径。   
  4、主张把改革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并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阐述了改革、稳定与民主、法治的关系。认为实行法治的要义就是须作到法律至上,宪法至尊,民权至重,以法制(约)权(力),不仅以权利制约权力,而且使权力相互制衡;而使政治权力义务化,党政干部公仆化,政治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又是实行民主政治所必需。   
  5、提出并论述了我国法制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认为我国法制发展战略应走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使世界近代“法治国”与现代“文化国”的优点相结合的道路,把握新时期的战略重点和时代特征,通过努力进行法制改革和法学理论改革,并加强法学学科体系及新学科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损益古今、权衡中外,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国家和法学理论。   
  6、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法哲学思考和分析,论证了现代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与人治经济尤其是权力经济尖锐对立),贯穿着效益与合法性两大基本原则以及效率与公平这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与生活的根本矛盾,分析了市场经济的二重性等一系列矛盾关系,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意识误区,强调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须以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并举。   
  7、对“一国两制”进行了重要的法哲学思考和分析,阐明“一国两制”开创了崭新的中国特色的法制体系(以宪法为龙头,以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纽带,以大陆社会主义法为主干,以各特别行政区法为支干,并以区际冲突法及区际司法协助为胶合剂的不同性质的法律制度并存,几大法域共促的丰实多彩的法制体系),以及对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及发展的深远影响,并特别分析了“一国两制”实现过程中的港澳模式同台湾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8、强调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具有一体化关系,特别是提出和论述了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的重要理论,指出人类社会文明是具有多层次、多形态、多方面的系统结构的科学体系,主张为实现社会形态的优化发展就应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大文明建设并进,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应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而这些都离不开法治文明的保障和促进功能,并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以强化其实效。   
  9、认为宪法应是民主与法治的集中、概括、联结部和统一体,而法治是宪政之纲,民主是宪政之魂,论述了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历程(是其民主和法制建设历程的缩影),其目标指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并探讨和论述了宪法学的理论基点和人权的宪法保障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向等重要问题。   
  10、认为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不在于规制老百姓,而在于治“官”、制(约)权(力),因此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实行法治必须把建立和健全法治行政放在优先地位,并论述了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形成行政司法、民间仲裁和法院审判三位一体的市场经济裁判制度及其重要意义,并主张以职责本位论作为行为法的基础理论。      
  (四)代表论文   
  1.《法哲学的对象和性质论辩》//《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发表,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1996年第10期转载。   
  2.《有关权利问题的法哲学思考》// 《中国法学》1991年第2期发表,获西南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其全文收入《法理学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版。   
  3.《关于市场经济的法哲学思考》//《法律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4期发表,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5年第10期转载,其全文及部分内容被多种文集收录并获奖。   
   4.《关于“一国两制”的法哲学思考》//《现代法学》1997年第3期发表,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1997年第4期转载,获重庆市(直辖)市政府1999年颁首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本校1999年颁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二等奖。   
  5.《论法治文明》//《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发表,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7期转载,并被多种文集收录。






网上文集:
    文正邦:关于市场经济的法哲学思
  文正邦:法哲学的对象和性质论辩
  文正邦:世纪之交法理学面临的双重历史性任务
  文正邦:法律效力的法哲学反思
  文正邦/高其才:法社会学的方法论意义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