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理学人 > 中国学者 > 阅读正文
法理学人|INFORMATION
高其才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10-25 15:49  点击:15588

  高其才,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委员,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学历与学位
     
  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3年8月以同等学历人员通过法理学专业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在武汉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至1992年6月,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助教;
  1992年7月至1994年11月,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讲师;
  1994年12月至1995年12月,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1996年1月至1999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教授;
  1997年8月至1999年4月,清华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1999年5月至今,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教学
  
  1985年7月以来主要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法理学”、“法社会学”课程教学,兼授“法律基础”、“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等课程。自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的授课课时206学时,授课人数243入,其中研究生课程授课学时98学时,授课人数37人;本科生课程授课课时108学时,授课人数206人。1999年8月起担任校聘关键岗位“法律基础”课骨干讲员。
     
  科研
  
  (一)著作
  
  1、《中国习惯法论》,湖南出版社,1995年4月。
  2、《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合著),武汉出版社,1993年4月。
  3、《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参加撰写第十七章《自由权》),韩德培、李龙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二)教材
  
  l、《法学基础理论》(参编二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
  2、《法律社会学》(参编一章),武汉出版杜,1990年1月。   
  3、《立法学》(参编一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4、《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参编三章),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
  5、《法理学》(参编二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6、《法律硕士联考名师讲义•综合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7月。
  
  (三)论文
  
  l、《论中国古代社会的审判官吏》,《清华法律评论》第二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2、《地方保护主义与制度创新》,载《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月。
  3、《法的渊源与香港法》,《清华法律评论》第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4、《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难境地》,载《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四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法学》,1999年第2期。
  5、《论中国少数民族的法与道德关系》(合作,第二作者),载《儒家思想与现代道德与法治》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6、《论法的权威性》(合作,第二作者),《法商研究》1997年第2期。
  7、《中国村落习惯法内容初探》、《法商研究》,1997年第1期。
  8、《论香港法的渊源》(合作,第三作者),《法学评论》,1997年第4期。
  9、《法理学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法商研究》,199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4期摘载。
  10、《中国传统法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载《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4月。
  11、《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法学•法史学》1996年第5期转载。
  1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略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13、《论市场经济中我国法学之对策》,《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
  14、《中国的习惯法初探》,《政治与法律》,1993年第2期。
  15、《世界性宗教寺院习惯法初探》,《现代法学》,1993年第2期。
  16、《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论纲》,《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研究》1994年第7期转载。
  17、《论中国行会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法律科学》,199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96年第1期转载。
  18、《对农村村组干部法律要求的调查》(合作,第三作者),《政治与法律》,1992年第1期。
  19、《村组企业厂长(经理)法律意识分析》(合作,第三作者),《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20、《贴近现实,探索农村法律建设的新主题》(合作,第三作者),《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21、《逆差:在认同与价值评价之间》(合作,第三作者),《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
  22、《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实变迁》(合作,第三作者),《中国法学》,1992年第1期。
  23、《初步了解与初步理解的错位》(合作,第三作者)《现代法学》,1991年第4期。
  24、《在传统与理性之间》(合作、第三作者),《当代法学》,1991年第4期。
  25、《略论公民参与法治的积极性》,《东北法律年报》1990年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






  (四)网上论文:
  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
  高其才:论中国行会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文正邦/高其才:法社会学的方法论意义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