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粹|INFORMATION
李由:努力提升基础研究的品质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6-22 19:54  点击:1426

基础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根基作用,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学理依据。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应以基础研究为特点和重心,以发掘、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要务。只有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勤奋耕耘,不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高理论创新能力,才能持续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利用新方法,挖掘新材料。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林立,文献浩如烟海,具有良好的文献保存与传承意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散佚、真伪、版本异同等问题。且在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条件下,常常会出现具有关键作用的新材料。如陈寅恪所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数字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的便利、公私藏书利用率的提高,使得不少藏于海内外的珍稀文献涌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辑佚、辨伪等文献问题,还可以扩展学术视野,发现新的学术问题。

提炼问题意识,提高理论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新的问题意识以及理论创新能力却相对滞后,这一点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对新材料价值的质疑也随之而来。问题意识的落后与理论思维能力的不足有关,理论创新的匮乏又源于问题意识的缺乏,二者紧密相连。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文献,发现文献所蕴含的矛盾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增强理论素养,提高理论思维与理论创新能力。

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做学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从事基础研究需要经历漫长的研究周期,如韩愈所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惟有脚踏实地,勤奋耕耘,心系国家和人民,才能做得大学问,成就真学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