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动态 > 阅读正文
法治动态|INFORMATION
北京职务犯罪侦防职能已整合至监察委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1-29 11:15  点击:2220

昨天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向大会作《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市政协委员也首次列席听取并讨论了报告。报告中指出,全市三级院职务犯罪侦防职能已经全部整合至监察委员会。

 

  报告在总结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到五部分内容,分别是:依法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立足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化司法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检察制度;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自觉接受监督,打造公开公信的阳光检务。

 

  报告中提及监察委体制改革的进展时称,2016年11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北京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截至2017年4月20日,全市三级院职务犯罪侦防职能全部整合至监察委员会,划转编制971个,实际转隶765人。完善纪检监察与刑事司法办案衔接机制,加强与市纪委市监察委员会沟通,就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职务犯罪案件调查、案件受理流转、适用强制措施等工作制定指导性意见,实现对职务犯罪依法精准打击。

 

  检察院报告统计了五年以来的案件情况,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案件254181件,办结248499件。为了保障政治安全,北京市检察院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间谍、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起诉颠覆国家政权、间谍、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等犯罪90人。

 

  报告中提到,北京市检察院健全以证据为核心的审查机制,对非法获得的言词证据依法予以排除。对社会危险性不高、不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批准逮捕29497人;对犯罪情节轻微等没有起诉必要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7175人。

 

  为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北京市检察院严格羁押必要性审查,对2502名没有羁押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提出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清理纠正久押不决和超期羁押案件 97件117人。北京市检察院还落实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依法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1319件2615人,着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亮点

 

  深入反腐

 

  查办省部级干部9人

 

  检察院报告原文:查办职务犯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同步推进。

 

  解读:五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1374件1563人、渎职侵权犯罪302件326人;其中,查办省部级干部9人、厅局级干部133人、县处级干部311人;查办贪污贿赂百万元以上案件439件,渎职犯罪重特大案件134件。坚决查处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贪腐、渎职案件675件777人。共起诉各类职务犯罪1551件1808人,决定不起诉143件179人。加大追逃追赃工作力度,共抓获境内外在逃犯罪嫌疑人74人,成功劝返10人回国自首。加强职务犯罪源头预防,共开展警示教育1.4万次,累计42.7万人次,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

 

  自2017年1月和4月市、区两级监察委员会成立以来,检察机关受理监察委员会移送的案件,依法审查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提起公诉。

 

  维护稳定

 

  提前介入善心汇案

 

  检察院报告原文:提前介入“善心汇”成员来京非法聚集案,维护了首都良好社会秩序。

 

  解读:2016年5月起,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天明等人,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吸收资金。2017年7月,张天明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善心汇”多名核心成员组织策划来京向政府施加压力,达到释放张天明和承认“善心汇”组织合法性的目的。2017年7月24日,全国部分“善心汇”成员在本市丰台区大红门周边大规模非法聚集。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并引导侦查取证,对51名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

 

  公益诉讼

 

  推进公益诉讼制度

 

  检察院报告原文:提起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围绕公益这个核心,稳步推进公益诉讼试点,依法实施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切实当好公共利益的代表。

 

  解读:北京市检察院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治霾、治水、治垃圾等热点难点问题,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41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4件,对于经过诉前程序,有关行政机关到期没有整改、有关社会组织没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依法提起公益诉讼19件,促使复垦耕地384.7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9.3公里,清除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20355吨,督促回收和清理危险物43.94吨。对于检察机关发出的诉前检察建议,超过87%的行政机关迅速回复、主动整改,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或履行法定职责。

 

  机制创新

 

  律师可通过微信预约阅卷

 

  检察院报告原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检律关系建设的工作意见》,打造电话、网络、微信三位一体律师阅卷预约平台。

 

  解读:三位一体平台中的电话预约,是指对于曾经到检察机关进行过阅卷工作的律师,再次就所代理的案件进行阅卷时,可直接拨打12309检察服务热线或对外公布的预约电话提出阅卷申请。检察人员经检索在律师信息库中查找到该律师信息并核对无误后,可预约阅卷时间并及时通知律师。

 

  除了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外,律师还可以微信预约,只要手机微信关注“京检在线”的公众号,点击“便民服务”,按操作要求填写并上传相关材料后,即可完成律师阅卷预约申请。同时还可通过手机在“两微一端”上查看发布的法律文书、重要案件信息以及对外发布的重要通知与公告。2017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通过电话、网络、微信三位一体律师阅卷预约平台共接待处理查询、申请、预约的律师近一万九千余人次,免费提供电子卷宗光盘近两万余张,律师满意率达100%。

 

  图示制作/沙楠

 

  服务大局

 

  服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检察院报告原文:从各项检察业务和区域检察工作两个维度,服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制定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解读:“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后,北京市检察机关将相关工作纳入服务首都建设发展“一纵一横多项”新格局,积极延伸检察职能,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构筑坚实的法治屏障。

 

  比如围绕“两违”拆除、“散乱污”清理、“开墙打洞”整治任务,开展对行政机关的检察监督专项行动,督促拆除副中心违章建设。针对违章建设拆除强制执行积案和违法建设存在的监管、处罚、执行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或提出分析报告,为区域推进“两违”治理工作建言献策。

 

  深化改革

 

  建立相区别的公诉模式

 

  检察院报告原文:先后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推动轻罪案件全程提速,建立认罪与不认罪案件相区别的公诉模式。

 

  解读:认罪和不认罪案件的公诉模式有很多区别。在审查方面,认罪案件的审查极大简化,而不认罪案件要撰写详细的审查报告,尤其对证据的审查要体现亲历性,重要证据要亲自核实。

 

  在处理方面,对于认罪认罚案件,属于犯罪情节轻微,按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根据法律规定作出不起诉处理,就是不向法院提起公诉 。而如果不认罪,即使犯罪情节轻微,只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就要向法院提起公诉。

 

  在出庭方面,认罪认罚中3年以下为速裁程序,庭审程序大幅度简化,认罪认罚中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庭审程序也可以适当简化。

 

  推进跨行政区划改革

 

  检察院报告原文: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作为首批试点,依托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成立第四分院,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管辖制度,努力跨开干扰、排除地方保护。

 

  解读: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司法地方化的现象,影响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导致司法地方化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司法区划和行政区划高度重合,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管理受制于地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的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把祛除司法地方化作为重要突破口,提出了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和检察院就是其中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主要是通过对司法管辖范围与行政区划进行错位配置和适当分离,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从制度上防止地方干扰和地方保护主义,保证司法公正。

 

  2014年底,根据中央试点方案,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挂牌成立。自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成立三年多来,积极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划管辖办案机制,办理了一批跨行政区划的典型案件,初步体现了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的价值,为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版文/本报记者 杨琳

 

  数读

 

  起诉颠覆国家政权、间谍、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等犯罪90人。

 

  对社会危险性不高、不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批准逮捕29497人。

 

  严格羁押必要性审查,对2502名没有羁押必要的犯罪嫌疑人,

 

  提出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

 

  五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1374件1563人。

 

  截至2017年4月20日,全市三级院职务犯罪侦防职能全部整合至监察委员会,

 

  划转编制971个,实际转隶765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日期:2018年1月29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