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信息 > 阅读正文
学界信息|INFORMATION
中国法学会“对话司法大数据” 实践调研活动成功举办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9-05 10:35  点击:1951

——近30位法学专家学者参观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公安干警讲解

blob.png

  执法办案现场

blob.png

  专家学者正在参观

blob.png

  座谈会现场

  8月30日上午,中国法学会组织部分在京的法学专家学者赴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参观调研公安执法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举行座谈。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彭伶副主任带队并主持座谈会,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高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党委书记、副总队长华列兵和副总队长李丰,海淀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刘少波和副分局长蒋林等有关领导参加座谈会。

blob.png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彭伶

  彭伶副主任指出,大数据、信息化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可能。科技发展使法治实践中困扰已久的不少难题有望迎刃而解,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传统的法律实务和法学研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法学研究工作者而言,如果不深入了解科技对于司法实践的推动作用,不深入了解司法实践中科技的影响力,其研究基础就不够完备,提出的对策建议也就难以有的放矢。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孟建柱书记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强调,要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同志8月20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要求,要积极落实孟建柱书记的讲话精神,更加积极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把理念思路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现代科技应用和法律制度完善结合起来。为积极响应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学会工作要求,促进法学专家提升大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实现法学研究领域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供需精准对接,中国法学会专门组织了此次“对话司法大数据”调研活动。

blob.png

  北京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高煜

  北京市公安局高煜副局长指出,首都公安工作要再上新台阶非依靠大数据技术不可。公安机关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执法办案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在海淀公安分局率先探索尝试下,目前,北京市公安局共有15个单位16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将科技全面应用于办案全过程。北京市公安局对于中国法学会组织法学专家的调研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专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以促进公安工作,推动法治建设,服务人民群众。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地考察体验了公安机关办案流程以及大数据技术在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全过程运用的情况,对“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涉案财物管理、医疗急救工作前置、涉案未成年人社工帮教、刑事速裁等工作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观后,调研组与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blob.png

专家学者座谈

blob.png

专家学者座谈

blob.png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公安分局领导座谈

blob.png

天津大学孙佑海教授

blob.png

  中国政法大学汪海燕教授

blob.png

北京大学郭雳教授

blob.png

北京市社科院王洁副研究员

blob.png

  中国人民大学魏晓娜副教授

  首先,专家学者对北京公安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认为,公安执法办案信息化系统体现了传统办案与司法大数据手段相结合,执法办案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相结合,打击犯罪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汪海燕教授指出,北京公安信息化工作具有“法治、文明、高效、创新”四个特征,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雳教授表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令人印象深刻,感触颇多。他将办案管理中心的工作评价为“流程科学、制度完备、细节用心”。北京市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王洁副研究员认为海淀公安执法办案信息化系统在全世界应该都是非常领先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魏晓娜副教授感叹,办案管理中心的设计紧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各个环节注意到了刑诉法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blob.png

中国人民大学赵晓耕教授

blob.png

中国政法大学王传丽教授

blob.png

中国政法大学王万华教授

blob.png

北京师范大学刘志伟教授

blob.png

  中国政法大学王顺安教授

  之后,专家学者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北京市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赵晓耕教授指出,既要总结、复制、推广北京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也要注意全国不同地方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王传丽教授建议,公安大数据办案的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应在重大疑难跨境案件中推广使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王万华教授提出,公安系统的信息除了用于执法办案,还应当研究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社会服务。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刘志伟教授认为,公安信息系统应当更加侧重于犯罪预防的研判。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王顺安教授建议进一步扩展公安执法信息建设应用,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更好支撑。

blob.png

  西南科技大学廖斌教授

blob.png

中央财经大学李轩副教授

blob.pn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学权教授

  在座谈交流中,学者与公安局的同志还专门就大家普遍关心的办案与公民权利保护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专家学者们表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全流程监督和管控系统令人印象深刻,文明执法体现在办案全流程。汪海燕教授对公安系统数据与检察院、法院的共享对接以及如何在刑事速裁程序中确保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廖斌教授认为,执法办案信息化平台功能强大,大大提高办案效率,今后在更大程度地引入科技信息新成果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他对于如何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律师信息的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案例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李轩副教授强调,在办案中要注意尊重和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要注意做好执法办案数据采集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陈学权教授认为智能化的办案管理系统应大大方便律师依法获取信息,保障律师充分行使辩护权。 

blob.png

北京外国语大学郑曦副教授

blob.png

  国际关系学院毕雁英教授

QQ图片20170904093803.png

  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周维明助理研究员

blob.png

  北京警察学院李汝川教授

  面对汹涌而来的大数据浪潮对法治实践的冲击,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郑曦副教授提出,要研究如何排除无效数据的干扰,同时要注意信息采集的合法性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毕雁英教授提出要注意研究在办案中获得的无用的或未利用的个人信息数据的处理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维明博士建议,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办案优势的同时,也要对大数据应用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提前研判与预防,防止数据为“恶”。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警察学院李汝川教授表示,法学教育应当随着科技的发展进行改革,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法学人才,实现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的精准对接,适应大数据时代法治实践的需要。

blob.png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党委书记、副总队长华列兵

blob.png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副总队长

blob.png

  海淀分局副分局长蒋林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华列兵书记、李丰副总队长和海淀分局蒋林副分局长对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

  通过实地调研,法学专家学者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流程得以近距离接触与观察,对公安机关一线信息化办案有了直观的认识,增进了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的沟通,对提高法学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推动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科学化、法治化。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拓宽了对基层法治实践了解的深度,对于法学研究颇有启发。此次调研活动是中国法学会充分发挥联系法学界、法律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法学界和法律界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沟通与理解,找准研究着力点,推动法治实践,形成合力,为国家法治建设努力。此次活动领导重视、组织周密、成效显著,大大超过调研预期效果,希望中国法学会今后多组织这类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社科院、北京警察学院、天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京内外1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及其他法学领域的近30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和机关党委的有关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科技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数据中心、刑侦总队、网安总队和海淀分局法制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科信处、情报中心、曙光派出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参加了座谈交流。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日期:2017年9月5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