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讯息 > 中心讯息 > 阅读正文
中心讯息|INFORMATION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参加“成渝学术交流”活动
钟鸣 发布时间:2016-05-24 08:48  点击:8847

    为充分贯彻国家“2011计划”所要求的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建设宗旨,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的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的转化,促进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复合型人才的联合培养,“2011计划”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研究创新团队”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在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席张文显教授的策划下,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姚建宗教授带队,于2016年5月9日至5月17日开展了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司法文明与法学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先后赴重庆和成都两地,在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基地(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访学,并考察当地法院司法改革实践。

    5月10日上午,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长永教授代表西南政法大学对吉林大学各位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率先开始了本次交流活动的第一堂课,孙长永教授的授课主题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若干为题”。其讲座分为“如何理解以审判为中心”“为什么以审判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及“如何推进改革”三个部分,重点强调了制度改革的四项内容,即刑事诉讼结构调整,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不同审级职能的区分与庭审实质化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最后,同学们就这一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困惑,与孙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至此,同学们对于司法制度的改革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5月10日下午,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法学院的陈德敏教授做了“文明与法治:环境资源法律完善趋向”的主题授课。陈德敏教授以“关于文明与生态的意涵”、“环境资源法的缘起与发展”、“资源法治实践的理论分析”、“环境资源法领域的热点问题”四个方面对法治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与环境资源法做出了详尽的介绍。授课的最后,同学们就法治与资源方面如何协调的问题向陈教授请教,陈教授就此作出了详尽的回答与阐释,使同学们对环境法的基本理论与前沿热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5月11日上午,西南政法大学张永和教授以“新时期的中国人权研究问题意识”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具有启发意义的授课,张永和教授分析了人权发展、国际人权问题与中国目前人权的研究状况,与同学们广泛地探讨了人权保障、人权发展等问题。同时,张永和教授还就法学研究方法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鼓励多进行跨学科研究,积极打开思路寻求创新。另外,在张永和老师的安排下,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士同学带领吉林大学的博士生们参观了西政校区及其周边的渣滓洞、白公馆等历史遗迹,同学们深受感染。

    5月14日上午,在西南财经大学明德楼415教室,四川大学法学院龙宗智教授做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主题授课。龙宗智教授明确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即侦查、起诉活动应该面向审判,服从审判要求,发挥审判尤其是庭审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的决定性作用;系统的从技术、主体、工作、制度、操作、制度运行六个层面分析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改革可能遇到的矛盾;从控诉、审判、程序三个方向重点讲解了改革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龙宗智教授初步分析了“以审判为中心”的逻辑延伸等问题并与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5月14日下午,在西南财经大学文渊源法学院报告厅,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杨天宗老师做了以“法治中国的四川经验”为主题的讲座。杨天宗老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和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着眼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和贵在务实、重在落实、关键在实效的理念追求,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受到了各方的好评。活动的最后,由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席张文显教授做了精彩点评。张文显教授用四个体系对四川省法治中国建设做出了精辟的总结并对四川的法治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赞许,肯定了四川经验在法治理论与司法改革的科研和教学中的意义。同时张文显教授就如何进行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做出了解答。

    5月15日上午,在西南财经大学文渊源法学院报告厅,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席张文显教授做了以“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理论基础”的主题讲座。张文显教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一般理论、全面依法治国核心观点做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并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同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张文显教授还就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做了关键的提醒指点。

    5月15日下午,在西南财经大学明德楼415教室,四川大学法学院左卫民教授做了“以如何开展实证法律研究——以中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研究为视角”的主题授课。左卫民教授首先围绕着实证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为何要开展实证法律研究等问题展开,在此基础上,左卫民教授着重对六大项实证研究实力进行介绍并对展开实证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最后,左卫民教授就实证法律研究样本的搜集、样本的分析、样本的可信度等问题与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5月15日晚,在西南财经大学明德楼415教室,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高晋康教授以“利用大数据实现法治信仰的技术路径”为主题做了报告。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高晋康教授主要围绕着何为法治信仰、如何实现法治信仰、法治信仰和大数据之间的基本逻辑等问题展开。高晋康教授提出信息充分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人享有决策权。大数据实现法治信仰的突破口在于裁判尺度统一。第二部分,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青年老师对“普惠法治”工程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演示和讲解。同学们对利用大数据实现法治信仰的相关问题充满兴趣,与高晋康教授和其他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5月16日上午,在西南财经大学明德楼415教室,四川大学法学院顾培东教授做了报告。顾培东教授主要围绕着司法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改革过程中的思考和实际问题的思考、制度的合理性与利益关系、改革的政治逻辑和技术逻辑等问题展开。顾培东教授强调在改革中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从问题出发,研究“真”问题并与同学就法学人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学术交流期间的主题授课,总体上围绕“司法改革实践调研与理论实训”而展开的各主题之间环环相扣、相互补充,不失丰富性,又内含着同质性的联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司法改革的实证研究”以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若干问题”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司法改革中存在的常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揭示与分析,为同学们选择研究论题提供了启发。“文明与法治:环境资源法律完善趋向”、“新时期的中国人权研究问题意识”则紧扣主题,从权利的角度看待本轮司法改革的内核所在,环境权、人权等权利的保障也都是司法改革不可忽视、也不能忽视的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而“利用大数据实现法治信仰的技术路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将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与法律适用进行了技术上的结合,进入了可视化的法律表达,带来了信息技术在法律领域中的变革。另外,在讲授理论知识、介绍实践经验的同时,法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自然贯穿其中,理论、实践与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对司法体制改革的研究必须关注司法经验、关注法治现实,直面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寻找真正适应中国司法环境的改革良方。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各交流院校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从而增进了吉林大学与西南高校师生之间的联系,促进法学同仁在法学大环境中的交流与分享。切实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考察相结合,冲破地域的界限,掌握司法改革前沿地区的研究动向与最新成果,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创造了全新的博士生教学模式,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接收不同的前沿信息、获取不同的司法经验,为培养新一代的法学精英、创新人才开辟道路。这也使得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实现打造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的建设目标更进一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