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文章
全国人大完善选举和表决方式透视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03-09 12:19 点击:4148
全国人大完善选举和表决方式透视 人代会选举填写选票时,如果投赞成票,要不要代表动笔?
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因为程序是否民主,是确保民主能否真正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在这一办法的附件中,明确写明无论是投赞成票、反对票还是弃权票,都需要填写选票。这改变了过去等额选举过程中投赞成票不需要动笔的做法。
许多全国人大代表高度评价这一规定,认为它可能会对各地尤其是基层的选举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确保代表在选举、表决时不受干扰、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
原规定可能影响代表自由表达
去年底,一个省的少数腐败官员被严肃查处,引起了人们深刻的思索:当初,这些人作为候选人时可能问题就已存在,他们是如何顺利闯过选举这一关的?
这个省的一位人大代表曾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失语”过程:
2001年,这位代表参加省人代会时,发现会议公布的选票填写方式是:赞成的不划,反对的划“×”,弃权的划“圈”。小组讨论时,这位代表明确表示不同意这种选票填写方式,理由是:这等于一动笔就把自己弃权或反对的选择公之于众,“无记名投票”变相成了“记名投票”。在这种选举办法面前,他只能无奈地选择“赞成”。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在基层选举中,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只要一动笔,就意味着要么是弃权,要么是反对,而且有的地方本来具备电子表决条件,却采用举手表决。”
“这形式上虽是无记名投票,但众目睽睽之下,代表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会受到很大影响。”王全杰说,“即使代表认为某位候选人不合格,也会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只得投赞成票。”
新办法关注“细节”问题
基层选举和表决中的这些现象,引起了王全杰的关注。在烟台市和山东省人代会上,他都提出了完善选举和表决方式的建议,受到许多代表的支持。2003年,他首次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就与33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改进选举和表决方式的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陈忠林说,选举和表决是民主政治的最基本手段,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对重大事项和重大人选的表决仍沿袭三种形式:鼓掌通过、举手表决或不规范的投票选举和表决。“这三种方式虽然也属于民主的形式,但由于种种缺陷和限制,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真实愿望的自由表达。”
今天,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办法的附件一《写票、投票和按表决器注意事项》中明确规定:无论是投赞成票、反对票还是弃权票,都需要将选票上相应的椭圆形空白处用墨水笔涂满。专家表示,根据这一办法,不划票就是废票。
明确按表决器“不记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近3000名代表,每投下一张选票,每按下一次表决器,都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每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背后是96万农村人口,每一名来自城市的代表,背后是24万城市人口。代表投票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完成光荣而严肃的政治使命。
在用表决器表决时,即使只需轻轻一按,但仍有个别代表放弃了这一神圣的权力。此前,通常将这种情况视为弃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胡锦光认为,这一计票方式导致弃权票增多,没有准确地反映选举、表决的真实情况。“因为按弃权键是行使了表决权的,而未按表决器则根本没有行使表决权。”
这又是一个“细节”问题,同样引起了全国人大的重视。通过专门研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后,经委员长会议讨论同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以后的大会和常委会会议都将“未按表决器的不计入表决票数”。
全国人大今天通过的办法还首次明确了按表决器采用“无记名”方式,消除了少数代表按表决器的疑虑。(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