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粹|INFORMATION
理查德•汤姆金斯:解构德里达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4-11-03 12:27  点击:3418

       伯弢译


       如果你把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以下两件事上:一是声称语言无法表达客观真理,二是挑战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基础,那么我猜想,到你过世时,你必然会遭到一两句尖刻的评价。事实就是如此,在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上周末逝世后,一些人问,他的逝世是否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其他一些人则问,我们能否肯定此事确实发生过,还有人写信给一份英国报纸,想知道这位法国知识分子将被土葬、火化或是被解构。


  这里不是为德里达发讣告的地方,即使是,我也没有资格写讣告。但我的确对他有足够的了解,所以想知道,他会不会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而名垂青史,原因倒不是他令人费解的学说的具体内容,而是他在促成“确定性”死亡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正如上周的各条讣告所记载的,德里达是“解构主义”之父。如果你想知道解构为何物,那可就难了,因为德里达自然舍弃了这种“实在论的”定义。但其基本原理似乎是,语言无法传达固定的意义或普遍的真理,因为所选用的词,以及选择这些词的人的观点,会不可避免地歪曲语言想表达的现实。解构就是通过拆散文本、揭示文本内部模棱两可和互相矛盾之处,从而揭露这种歪曲。在上世纪60、70和80年代间,德里达的影响渗透到各大学校园,尤其是美国的大学校园,因为正如周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所指出的,在美国,女权主义、同性恋权利和发展中国家事业的倡导者信奉他的一些方式,他以这些方式来揭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等已故白人男性的偏见和自相矛盾。


  很快,解构概念就超越了语言学范畴,传播至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进入建筑、法律和宗教领域,还进入时尚、广告和大众文化领域。在大众文化领域,解构概念导致1997年伍迪•艾伦(Woody Allen)为其一部电影定名为《解构哈里》(Deconstructing Harry)。


  当然,解构的问题在于,它没有为绝对真理留下任何余地;一切都是变化的、相对的,而且有待质疑。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到此为止了,当时西方思想家和作家认为,通过采用科学、理性和逻辑等普遍价值观,文明可以将自己从无知、恐惧和迷信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德里达则宣称,历史知识是不可能的。他将理性斥为对确定性不诚实的追求,并把对真理的寻求简单称为“西方形而上学的支配性幻想”,以此攻击西方思想的根基。


  平心而论,他不是第一个散播怀疑种子的人。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令人们对西方社会的进步产生一定的怀疑。但即使在此之前,爱因斯坦就抛弃了牛顿学说的确定性,建立了自己的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观察者和观察对象而言,这个理论不可思议地预示了德里达思想的产生。几乎在同一时间,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提出了立体主义,这是观察世界的一种革命性方法,它涉及对主题的解构,然后同时从多种角度来描述它。


  在爱因斯坦之后,科学基本上离开了常识王国,并上升到如此复杂的水平,以致成为不可知论。在追求抽象的过程中,艺术也变得如此脱离对现实的传统感知方式,以致于到上世纪60年代,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嘲讽地将艺术定义为只要是你能得逞的东西。但德里达比任何人更多地向主流思想注入一种观念:你应该忘掉启蒙运动教给你的一切,即历史和进步是胡说,真理和现实只是观者所见的表象,任何事都不完全是它表面的样子。


  由于德里达的这种做法,在把“讥讽”变成我们时代旋律方面,他要负很大责任。当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信奉时,讥讽或多或少成为我们所能采取的唯一可能的立场。通过挑战人们长期珍视的假设和传统,他也对赋予我们生命以结构的确定因素予以痛击。他使持久不断的修正主义得以兴起,从而导致人们认同的真理被颠覆(莎士比亚是黑人,市场效率低下,每天吃个苹果对人有害);此外,他通过攻击一种观点,从而破坏了“权威”的概念,该观点认为某种人可以有更高的权利声称拥有智慧,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或最好的。”


  德里达一直被指责为具有虚无主义思想,这并不奇怪,但一贯受风尚驱动的哲学界,现在也开始背弃他。虽然有些奇怪,但我必须承认,我对这个家伙有几分好感。毕竟,相对论的反面是绝对论,绝对论意味着采取思考和行为的单一标准。我想大多数人会同意,我们在20世纪已经受够了那种绝对的做法。


  不协调的是,上周末去世的另一位名人是曾扮演超人的男演员克里斯托弗•里夫(Christopher Reeve)。你或许还记得超人的老式口号:“真理、公正和美国方式”。今天,这个口号才开始有点老掉牙,这或许表明德里达的影响正日渐式微。


  richard.tomkins@ft.com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5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