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研究在我国法学界长期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其中固有研究者人数不多、多语种支撑不足、原始史料匮乏等因素,但与法律实务领域相脱节、难以影响现实法制更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原因。外国法制史学者拥有扎实的比较法和史学研究功底,应通过自身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增添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的素材。王涛博士所著《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研究》从司法制度史研究的角度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为读者揭示了一个神秘却又实在的英国最高司法机构的现实图景。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即是英国法律史中脱胎于“王庭”(Curia Regis)的“活化石”,又是当前英国(部分案件)、英国海外领地和许多英联邦成员国的终审法院。对它的研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对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的研究涉及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法律多元主义等不同议题,但作者并未通过宏大的历史叙事阐述这些议题,而是另辟蹊径,紧扣司法机构研究的核心——司法判例,知微见著,“案论结合”,主要通过案例分析透射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的历史进程和制度变迁。由于“遵循先例”是普通法系的基本原则,这一研究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确保对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的研究轨迹不会脱离现实司法的范畴,从而使研究不仅具有历史叙事的张力,更充满法律实务的思辨。普通法系研究是外国法制史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作者以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研究为基点,以英帝国的历史和地理为脉络,通过对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审理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的上诉案件的分析,对普通法的原则和精神(通过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的终审判例)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发展进行了阐述,更进一步反映了司法背后有关帝国、殖民和法治发展的历史博弈进程。
司法审判是与人打交道的事务,有案件就有当事人的故事,法院为法官、当事人以及其他利益关涉人提供了一个中立的纠纷解决平台,从而将社会矛盾纳入法治的框架。在对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司法历史的描述中,作者对于种族、文化、西方文明和土著文明的冲突等内容进行观照,如针对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与中国的关系,作者通过当时的著名案例加以阐释,使得叙事本身更具可读性。
无论被认为是殖民时代的遗迹,还是当代国际司法的先驱,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作者通过对于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历史的阐述,揭示了法治发展所可能需要经历的历程、付出的代价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但在此书中作者并未对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的历史和现状作出任何价值判断上的结论,从而给予读者更多开放性思考的空间。
来源:微信公众号“雅礼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