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生关死劫:聚焦李昌奎案
主 持 人:刘雪斌 张琪
时 间:
地 点:“法律思想者学园”(匡亚明楼534)
背景资料:
2009年5月,云南男子李昌奎强奸了同村少女,并杀害了她及其三岁的弟弟。2010年7月,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中,认为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但依法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从而以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判处李昌奎死刑。2011年3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二审中以“李昌奎及其辩护人所提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为由,在终审判决书中改判李昌奎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消息一出,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普遍关注,人们通过微博等网络媒体纷纷发表不同意见,并将该案与“药家鑫案”进行对比。依据腾讯网的民意投票显示,97.61%的网民要求判处李昌奎死刑,1.39%的网民支持云南省高院判处死缓,1%的网友认为不好说。
思考的问题:
下面是李昌奎案可能引起我们思考的四个问题,但是,这不意味着李昌奎案背后只有这些需要思考的法理问题。
1.网络时代如何处理司法与民意的关系?
2.李昌奎案的裁判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并重、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统一的结果吗?
3.如何评价李昌奎案中法学精英与社会公众在死刑上的观念分歧和疏离?
4.司法如何才能具有公信力?
案件相关报道:
1. 黄秀丽、张璐:《强奸、杀人的罪犯该不该判死刑——免死“金牌”惹起官民舆论战》,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61305。
2.王峰:《“李昌奎‘命案’漩涡”》,法制网,
http://www.legaldaily.com.cn/legal_case/content/2011-08/11/content_2857939.htm。
3.赵蕾:《云南高院的中国式处境》,
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6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