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净月书屋 > 阅读正文
净月书屋|INFORMATION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8-06-02 17:48  点击:4104

书  名:《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
著  者:俞江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8年1月
页  数:404页


  内容提要


  西方的法概念在汉语中该怎样解释?欧洲的民法对中国社会合适吗?对中国来说,采用哪一种司法体系更好?没有经验,也不可能有现成答案。所有问题都是第一次碰到。中国的法律人在现实催促下尝试着回答和行动。本书的主要内容,选自作者近十年来公开发表过的有关近代中国法律史的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代法律史中的法学发展与法学人物,第二部分是近代法律修订,第三部分是近代司法。这些论文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反映了作者关心的不同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或个案,展现近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状况。同时,通过法学语词、法学人物等不同角度,向人们介绍近代法学的发展历程。  


  目录
法学与法学家
 近代中国法学语词的生成与发展
  一、感知阶段:1800年至1860年间的《五车韵府》与《各国律例》
  二、整合阶段:1860年至1900年,以罗布存德氏《英华字典》为主线
  三、改造和平衡阶段:1900年至1911年,中国第一批法律辞典及其他
  四、近代中国法学语词发展过程的启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权概念
一、“民权”小释
二、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权”概念
三、严复的民权观
四、小结
 沈家本的人格平等观
一、平等:一个让沈家本回避的问题
二、形式平等:善恶与贫富之议
三、人格:西方的?抑或中国的?
四、结语:曲折的解释
 清末修律中的吉同钧
 简评礼法之争
 一、劳乃宣的“反映论”
 二、杨度的“进化论”
 三、沈家本的“会通论”
 四、结语
 近代法学家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民法”的讨论
法律修订
 两种清末宪法稿本的发现与初研
  一、清末立宪史的研究现状
  二、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发现及初考
  三、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初步研究
  四、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价值
 附1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后续说明
 附2 关于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末宪法草案稿本再说明
 《大清民律(草案)》考析
一、修订《清民草》的历史背景与肇因
二、民律修订宗旨的讨论及确立
三、《清民草》修订过程
四、《清民草》的内容及特点
五、对《清民草》的评价与再评价
 《中华民国暂行民律草案》简析
  一、问题的提起
 ……
司法改革
资料整理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5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