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动态 > 阅读正文
法治动态|INFORMATION
最高法就推进庭审全程录音录像改革答记者问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2-23 20:34  点击:1833

 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修订后的《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就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本次修订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答:本次修订《若干规定》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以下简称《四五改革纲要》)关于“建立庭审全程录音录像机制,加强科技法庭建设,推动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改革任务。二是契合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已经建成2.3万个科技法庭。2016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下发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从硬件建设、管理服务、机制运行等方面为提升人民法院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全面统筹规划,为实现庭审录音录像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撑。三是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快捷、便利的诉讼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人民法院也已具备通过对庭审录音录像的综合开发利用来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的条件和可行性。

  问:修订后的《若干规定》重点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若干规定》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庭审录音录像录制、存储、管理等不规范问题。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庭审录音录像录制管理、开发使用标准不统一,录而不存、存而不管、管而不用等情况,甚至有些地方法院数字化法庭录制设备闲置或仅仅起到监控器的作用,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等问题,该文件对庭审录音录像的录制、存储、管理、使用等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二是鼓励改革创新。立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注重引导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审判工作中,比如,将智能语音识别转换技术引入庭审记录;同时,汲取地方实践探索中所积累的有益经验,推进庭审记录方式改革,为未来信息技术在审判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拓宽路径。三是方便人民群众参与诉讼。从平台和硬件建设入手,通过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依法查阅庭审录音录像提供便利,保证具有复制权限的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复制庭审录音以及誊录庭审录音录像等正当权利的实现,完善庭审录音录像签字确认,为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参与诉讼提供便利和保障。四是促进审判质效的提升。针对当前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等改革后“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的问题,在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情况下,运用技术手段配置和激活审判资源,促进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提高审判质效。

  问:修订后的《若干规定》规定了以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记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使用庭审录音录像替代法庭笔录对于完善庭审记录方式、整合诉讼资源、提升庭审效率以及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类似做法。庭审录音录像对庭审活动的记录具有真实、客观、完整、全面的特点,比书记员人工记录更具优势。实践中,一般书记员记录的准确率都不太高,诉讼法规定通过对笔录“阅读”“签字”等形式,弥补书记员记录上的误差和缺陷,确认和固定法庭笔录的内容,使法庭笔录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直接言词和客观真实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录音录像高度还原的技术特质对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更加有效。目前,基层人民法院适用民事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占全部民事案件70%左右。这类案件数量大,案情简单,当庭宣判率高,上诉率低,诉讼当事人对尽快解决纠纷的意愿强烈。为此,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结合信息化给审判工作带来的便利,以庭审录音录像代替法庭笔录,可以有效提高庭审效率,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问:推进庭审活动全程录音录像的过程中如何统筹兼顾不同地区司法水平的差异?

  答:推进庭审全程录音录像作为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的内容之一,推进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难点和重点,我们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解决。比如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其主要考虑是,当前人民法院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人民群众全方位、多措施保证实现公平正义的需求,同时,目前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录音录像的实际需要。在修改过程中,为了增加规定的针对性,司改办到青海等西部偏远地区人民法庭进行调研,了解到这些地方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也基本具备庭审录音录像的硬件条件。同时,为保证第一条规定的内容具体可行,在第二条的规定中,我们采取了谨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人民法院在法庭配备“固定或者移动”的录音录像设备。“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法庭安装使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系统,满足了司法实践中不同的情况和需要。同时,通过第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从事其他审判活动……需要进行录音录像的,参照本规定执行。”进行补充,对于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之外从事的其他审判和执行活动提供了参照和遵循,从而保证了所规定内容的可操作性。

  问:修订后的《若干规定》对于深化推进司法公开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2016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庭审公开网”上线运行,这标志着司法公开的第四大平台建成。中国庭审公开网与人民法院的政务网站、官方微博以及其他公共传媒系统形成了丰富、立体的庭审活动直播、录播的平台,人民法院通过将庭审录音录像与上述公开平台衔接,不断地为其推送关于庭审活动的音视频数据,为媒体提供充足的播放源,从而把握了依法公开、及时公开、主动公开的主动权,开辟了构建“开放、动态、透明、阳光”庭审的重要途径。同时,《若干规定》规定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诉讼服务平台以及其他便民诉讼服务平台提供链接,方便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时了解庭审情况,并提供相应设施,保证当事人、诉讼参与人等依法复制录音和誊录庭审录音录像的权利落到实处。这些新的便民利民和诉讼权利保证措施,必将促使司法公开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这些规定三位一体,将保障司法公开的举措转化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对庭审活动参与、表达、监督等权利行使,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来源:中国法院网    日期:2017年2月23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